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3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303篇
大气科学   361篇
地球物理   423篇
地质学   1175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3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We cultured different-sized fractions of 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Skeletonema costatum,Chaetoceros curvisetus,and Thalassiosira nordenski ldii,collected in different sea areas in various seasons,and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ir C,N,P,Si contents.The N content of these species is similar,while the C,P,and Si contents of S.costatum from eutrophic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Jiaozhou Bay (JZB),particularly the content of Si.The C,N,P,and Si contents of cultured phytoplank...  相似文献   
102.
空间对地观测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新的观测技术和理论的快速发展,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在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中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强震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的基本理论、观测依据和物理解释等,同时也介绍了在地震前兆研究中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的基本特点。研究认为,由于地面氡观测和卫星电离层观测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来研究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的耦合关系,可以全面提高对强震前兆异常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可靠性判定能力,对全面发展地震监测预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自流井水温固体潮效应及其应变响应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井水温度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手段,旨在捕捉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信息。水温固体潮效应作为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真实反映和地震前兆观测的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首先依据对自流井中热状态的分析,认为自流井水温固体潮效应可能主要存在两种机制,即热传导机制和热对流机制;据此,推导出热传导机制中水温与固体潮体应变变化的定量关系;最后以流量相对较大的本溪自流井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溪井水温固体潮效应是热传导机制和热对流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热传导机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对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东部湘阴凹陷的北部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与研究。凹陷呈NE走向,沉积岩层倾向南东,且自南东往北西倾角变陡。凹陷南段宽、北段窄,其南东边界分别为倾向NW的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两断裂之间以走向NW、倾向南西的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相连接。公田断裂为正断裂,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为右旋平移正断裂,忠防断裂为左行平移正断裂;公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均经历了自韧性→脆性的转变过程。凹陷内部发育NE~NNE向小型同成盆正断裂。上述信息表明:①湘阴凹陷为箕状断陷盆地;②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的拉张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区域N(N)E向左旋走滑应力场对凹陷北段有一定影响;③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属横向调整断裂;④凹陷发展及其沉积充填,与南东面幕阜山隆起的抬升与剥蚀(包括沉积剥蚀和构造剥蚀)相耦合。结合区域资料,讨论认为湘阴凹陷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受本地区特有的地幔上隆深部构造背景与中国东南部区域张性构造环境的双重制约,并以前者为主;凹陷走向主要受区域NNE向左行走滑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5.
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 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Na+-CO2-3--SO2-4-HCO-3 型,属于淡水湖-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早期的碳酸盐湖泊阶段。K+、Na+、Ca2+、Mg2+、Hco-3 和Cl -等 6类离子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CaCO3含量及含盐量的变化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期对应 CaCO3 含量和含盐量相 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CaCO3 含量变化,将湖泊演化划分为 4个阶段,古人类在该 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前 3个阶段。该项研究对探讨东谷坨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的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该地区的地质概况。对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的物质来源进行了阐述和讨论,认为该盆地钾盐矿床的物质来源以残存古海水为主,并有陆源水体的补给。盆地内的富钾火山凝灰岩、古盐和风化盐也可能为该盆地钾盐矿床提供物源,至于深部地下卤水是否提供物源还需更深入的研究论证。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成矿物源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107.
基于三维模拟的海洋CSEM资料处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已经成为海洋油气勘探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其资料处理和解释还处于定性和一维模拟阶段.在积分方程三维模拟的基础上对Troll油田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采用人机交互三维模拟寻找背景模型和异常体初始模型,最后对异常体电阻率采用准线性近似快速反演,取得了定量的结果.同时,说明对于二维测线和二维模型依然可以用三维来模拟,其结果优于二维反演.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预计三维反演将成为资料处理解释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地下卤水中K、Mg、B2O3、Li等4种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它们在矿区西北部表现出明显的高值且基本不随时间而变化,这很可能与该区域原始卤水成分有关。由于地表水对地下卤水的淡化作用,这些组分在南部或西南部表现为低值。观测时段的中后期,四种组分的变化较显著,显示出采卤活动对其变化产生了影响。B2O3的高值区主要呈N-W-SE向带状分布,这似乎与该地区的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青海表土花粉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青海地区63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样点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地区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灌丛草甸、温带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及高寒荒漠植被区均有相对独特的花粉组合特征。乔木类中桦呈超代表性,云杉、柏、杨属呈低代表性;灌木、草本中白刺、沙拐枣、柽柳呈低代表性,蒿、藜、麻黄呈超代表性,蔷薇科金露梅、银露梅在自身为优势种的落叶灌丛群落中呈低代表性,在针阔叶林、灌丛草甸过渡带中呈适中代表性。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呈低代表性。A/C值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数据组显示A/C值中位数值由半干旱向干旱植被区逐次降低,如草甸和草原为4.14,高山灌丛为2.93,荒漠草原为1.22,荒漠灌丛为0.13,荒漠戈壁为0.05。可见,A/C值能很好地反映环境干湿程度,是环境干旱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0.
腾格里沙漠西南缘地下水水化学形成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邓马营湖区为核心,对腾格里沙漠西南缘地下水数据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运用PHREEQC2.0软件反向模拟沿运移路径地下水的补给机理及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受水文地质条件制约,从山前洪积扇地下水的补给区深入腾格里沙漠过渡带再到邓马营湖区中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从HCO3-—Ca2+—Mg2+型过渡为Cl-—SO24-—Na+—Mg2+型再过渡到HCO3-—SO42-—Na+型。其影响因素基本包括:溶滤与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微弱的混合作用和地下水补给水源水化学成分控制。矿物饱和指数以及反向水文化学地球化学模拟的结果显示,由西南向东北沿水流方向各物质溶解沉淀情况复杂,除斜长石与方解石外,岩盐、石膏、白云石等浓缩沉淀显著,表明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